拜拜小知識

【七夕】七娘媽與床母的誕辰!孩子守護神

【七夕】
孩子守護神~七娘媽與床母的誕辰

農曆七月初七「七夕」,多數人聯想到牛郎織女相會、現代中國情人節,但在台灣民間信仰裡這天其實更是七娘媽與床母的誕辰,承載了守護兒童、祈求姻緣與平安的文化意義。




七娘媽信仰:姻緣與孩童守護神

關於「七娘媽」的身份,民間流傳有兩種說法:

織女說

七娘媽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「織女」,又尊稱為七星娘娘。民間相信她能促成良緣,因此古代女子會在七夕祭拜,祈求好姻緣,並希望能獲得與織女同樣靈巧的巧手。也因此,七夕又稱為乞巧節女兒節

七姊妹說

另一種說法認為,七娘媽是玉皇大帝的七位女兒,也就是織女與她的六個姊姊。因姊姊們心疼織女與牛郎被拆散,便暗中照顧兩人的孩子長大。於是七娘媽被視為兒童守護神,許多家庭會在七夕祭拜七娘媽,祈求子女健康平安。


七娘媽祭拜方式
祭拜時間  七夕當日下午
供品建議
未婚女性祈求好姻緣可準備鮮花、水果(3或5種)、甜食(餅乾、巧克力)、胭脂、圓鏡、梳子等;若祈求早生貴子,則準糖粿(將湯圓中央捏出凹痕,代表盛裝織女的眼淚)、油飯、麻油雞、紅棗、桂圓、花生、瓜子,除了以上供品,還可以準備圓仔花、雞冠花;金紙準備「四方金」、「壽金」、「七媽亭」。
象徵物 圓仔花(團圓、圓滿、多子多孫)、雞冠花(加官進福)、化妝用品(胭脂、鏡子、梳子,象徵「妝水水」)。
禁忌 避免牛肉(觸怒牛郎)、避免穿破洞衣服(影響感情與織女之意涵)。


  

 



床母信仰:新生兒的守護者

床母,又稱「床神」、「三十六婆祖」、「鳥仔母」,床母是註生娘娘身邊的三十六宮女之一,
負責看顧嬰幼兒,因此在台灣民間被視為新生兒守護神。
孩子從出生三天後便會「報床」,稟告床母家中添丁,祈求孩子安睡、少哭鬧。

「鳥仔母」即燕子的化身。民間相信燕子是送子鳥,能護佑嬰兒,直到16歲成年。


床母祭拜方式
祭拜時間  七月七日或其他重要節日,通常選在酉時(下午5-7點),約下午6點為佳。
祭拜地點 孩子的床鋪或客廳設案祭拜。
供品建議 飯、麻油雞、雞腿、紅蛋、甜湯圓、發糕、茶水;金紙則準備「刈金」與「床母衣」。
禁忌 不擺酒類(怕床母醉酒疏忽)、不拜魚類(挑刺花時間)、不擺青菜(怕照顧青青菜菜)、不附筷子(避免教訓孩子)。




  


七娘媽與床母的差異

雖然兩位神祇同樣在七夕誕辰,且皆被視為孩童的守護神,但信仰內涵不同。
七娘媽 同時掌管姻緣與孩童的女神
床母 專責守護嬰幼兒的神祇。
民間流傳一句俗諺:「白天受七娘媽庇佑,夜裡由床母照顧。」
這句話道盡了台灣傳統家庭對神明守護的依靠與感謝。

在現代,七夕雖常被視為情人節,但若回溯傳統,這天也是家庭祈求子女平安、祝福姻緣的重要時刻。